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: TH SO
    TH SO
  • 2023年3月24日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

圖1) 蘇子謙醫生在大學修讀中醫,其後再攻讀西醫,光是本科加上實習,已花了十年時間。後來跟隨興趣揀選了臨牀腫瘤科,期望可結合中西醫學治療癌症。


圖2) 蘇醫生指着圖中的癌細胞解說,不論中醫還是西醫,治癌不單是攻擊癌細胞本身,還要考慮周邊的微環境(micro-environment),例如鄰近的血管及組織,混合療法就是針對不同部分下藥,聯手抗癌。



走進蘇子謙醫生的診所,看似跟一般西醫診所無異,仔細看,枱頭多了一個把脈用的手枕。蘇醫生是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,同時也是一名註冊中醫。這個年頭,看中醫調理身體的人可不少,可是中西醫同步治療仍未算普遍。


「我記錄病歷也是分兩邊,一邊中一邊西。」蘇醫生平日替病人診症,習慣先以西醫角度了解病歷、記錄掃描結果、血液和組織等化驗資料;然後轉換中醫模式,望、聞、問、切樣樣做齊,最後得出兩個診斷,猶如一人分飾兩角,連藥單也是一開二。


「我知道是很難理解,這些病歷應只得我自己看得懂。」訪問中,他好幾次也看到記者一頭霧水的樣子,禁不住這樣說。中、西醫理念截然不同,實在難以一言兩語說清,可是他還是耐心地慢慢解說。


混合治療 兵分多路包抄癌細胞

治療癌症,西醫主要是針對癌細胞,依照着標準用藥;中醫則顧及整個身體,或會先調理腸胃、補氣血,下一步才對付癌細胞,用藥隨體質變化,因此即使是同一名病人,每次覆診的藥單也會有所調整。如此看來,兩者可說是南轅北轍,如何結合使用?


於是,蘇醫生打開一幅癌細胞示意圖。現時西醫除了採用化療針對癌細胞本身,更會由周邊環境着手,加入標靶藥、免疫治療等作混合治療,如同兵分多路包抄癌細胞,有的直搗黃龍,有的阻截糧草供應,有的激發免疫細胞起來自衛。中醫也有多種方法治癌,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、化痰去濕⋯⋯一條藥方包含多種中藥,同樣是各司其職。把兩者並排來看,會發現當中的佈陣有不少相似之處。蘇醫生打趣地用「打機」來形容:「像我們以前玩AOE(Age of Empires),何時出步兵,何時出投石器,你擺錯陣就會被攻陷。」


中西藥各司其職 如打機佈陣

至於陣式如何擺?治療不同癌症,處於不同階段,中西藥擔當的崗位亦有所不同。舉例若病人正使用較強的西藥化療,可用溫和的中藥紓緩副作用;若病人已用過多線西藥也無效,可改以中藥直接攻擊癌細胞。


說是結合,其實更像是互相補位。像蘇醫生最近治療一名肺癌復發的病人,三年來使用免疫治療,刺激自身的淋巴細胞抗癌,行之有效,最近病情突然轉壞,西醫角度視之為身體產生抗藥性,令藥物失效。他加入中醫角度,診斷病人為「氣虛血瘀」,簡言之,身體太弱不夠能量,淋巴細胞「推唔郁」。於是他開了一些益氣的中藥,待身體調理好,西藥自能發揮作用。


中西結合,視乎病人需要對症下藥,因人而異、因病而異,要向他人解釋當中原理倒也考起蘇醫生,當初揀選這條不一樣的路,也非人人理解。他唸中學時濕疹嚴重發作,經中藥治療後漸漸好轉,自此對中醫萌生興趣,於是在大學修讀中醫,及後希望繼續走研究路線,在教授鼓勵下決心再攻讀西醫,兩科連同實習花了十年時間,有人認為他瘋狂,也有人質疑是浪費時間,但他還是堅持下來。「你會覺得很神奇,若加入中醫治療,病人會比預期進展更好,讓我很有興趣繼續下去。」


西藥也可分寒熱 何不歸經如中藥使用

一頭栽進中、西醫學多年,他發現兩者可融會貫通。


例如有人怕吃西藥,覺得西藥「好燥」,他就會想何不像中藥一般,按特性歸類,借用西藥的藥性,在中醫上應用。「中藥以前也經試驗後歸經納入理論,是寒、是熱、是潤,都是歸經得出。為什麼西藥不可如此歸類?」 他再舉例,有些化療藥「好寒」,病人打藥後感到手腳痺、骨痛,另一些化療藥則「好燥熱」,病人會口爛、生痱滋,觀察到這些特性,就可相應地利用中藥,紓減副作用。


亦有人對中藥抱有懷疑,認為虛無飄渺、難以量化。「你想想『補中益氣湯』是如何得出?此方自宋朝至今也沒有改變⋯⋯定必經過計算,那條formula定必經多次試驗,不然怎會流傳多年仍有效。」


中還中,西還西,也許只是自我設限。


「起初《神農本草經》360款藥,歷經這麼多朝代,不斷有新藥加入⋯⋯至明代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3000多中藥,已是十倍,現在當然不止。即是說隨着年代不同,用藥也會變,有新的東西出現,歷史沒理由固定不變,只不過現時多了西藥,是化學藥物而非草藥,照道理中醫沒理由排擠它。」

 

中藥好慢?對症下藥 兩星期治好兩年副作用 大眾對中藥的既定印象,其中一個是中藥藥效較慢。蘇醫生認為,這視乎用甚麼藥,對應甚麼病。

他分享一次深刻的治療經驗,有位病人經手術和化療治好了腸癌,可是身體殘留副作用,兩年多以來天天被肚痛、手腳冰冷問題纏擾,吃過許多止痛藥也無法根治,於是前來找蘇醫生治療。蘇醫生以中醫角度診斷他屬於脾胃虛弱,服用兩星期中藥後,肚痛問題即大減,一個月後手腳冰冷情況也得以紓緩。他處方的並不是甚麼複雜藥方,只是一般中藥房也買到的中成藥。

「只要找對方法,未必需要用很複雜的方式醫治,其實好簡單。」 不論中西,關鍵還是對症下藥。 This article is supported by Sanofi Hong Kong Limited MAT-HK-2101115-1.0-10/2021




Comments


OPENING HOURS 營業時間

Monday - Friday 星期一至星期
9:00am - 6:00pm


Saturday 星期六
9:00am - 1:00pm

Sunday and Public Holiday

星期日及公眾假期

closed

CONTACT US 聯繫我們

Unit 1902, Hing Wai Building, 36 Queen's Road Central, Central, Hong Kong

中環皇后大道中 36 號 興瑋大廈 1902 室

info@hkintegrative.com

Phone 電話: 3705 5965

Fax: 傳真:  3702 1167

Whatsapp: 9850 8374

Copyright © 2023 All of Integrativ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

bottom of page